当微信朋友圈广告卷成"牛皮癣",我们发现了新大陆
上周和做跨境电商的朋友Lisa喝下午茶,她突然神秘兮兮地掏出手机:"给你看个宝贝!"屏幕上那个熟悉的纸飞机图标让我愣了三秒——Telegram?这不是我们以前用来追星的小众软件吗?
"现在这里投广告,ROI能到1:8!"Lisa的睫毛膏都要笑裂了。看着她后台那个还在不断跳动的转化数据,我手里的抹茶拿铁突然就不香了。
为什么是Telegram?
记得三年前第一次接触Telegram,是为了追某个韩国男团的独家物料。那时候中文互联网管这叫"电报群",活像个地下情报组织。谁能想到现在群里最活跃的,居然是卖义乌小商品的跨境卖家?
仔细想想也不奇怪:Telegram月活突破8亿,东南亚市场渗透率超过60%。更重要的是——这里还没有信息流广告!没有竞价排名!没有让人头皮发麻的审核机制!
实战中的"骚操作"
上周亲自测试了个骚套路:在数码产品相关的超级群里,用机器人自动回复"@所有人"。结果你猜怎么着?凌晨三点还有人私信问我蓝牙耳机能不能包邮!
不过要提醒各位:Telegram官方其实禁止商业行为。但聪明的中国卖家早就摸索出生存法则——把群链接做成二维码放在独立站,用"技术交流群"的名义打擦边球。
那些年我们踩过的坑
千万别学某位同行直接发支付宝收款码!第二天整个账号就消失了。现在我们都用比特币钱包收款,虽然手续费肉疼,但想想省下的20%平台抽成...
最魔幻的是上周亲眼见证:某个卖筋膜枪的群主,硬是把产品讨论做成了深夜情感电台。现在群里天天有人@他:"哥,新货到了吗?我老婆说用了你的枪整个人都好了"——这都什么虎狼之词!
未来会怎样?
听说Telegram正在内测官方广告系统。看着后台今天又新增的37个询盘,我默默截了张图发给Lisa:"抓紧时间狂欢吧,等资本进场,我们又要开始卷了。"
放下手机突然想到:当年我们用QQ空间卖衣服,后来转战微信朋友圈,现在轮到Telegram。商业的本质从未改变,变的只是我们翻墙的姿势而已。